黄梅戏韵润童心,文化传承助振兴
8月7日,安徽医科大学“医童成长,救在行动”暑期社会实践团,特邀安徽省黄梅戏剧院黄熳熳老师,于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花岗镇粉坊村为乡村儿童开启了一场黄梅戏的艺术启蒙。此次活动不仅展现了团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热情,还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为儿童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新六艺”特色教育体系再添新亮点,黄梅戏教学活动精彩上演。活动现场,学生热情高涨,围绕在黄老师周围,迅速形成多个高效互动的学习小组,氛围热烈而有序。依据学生年龄、性别差异,老师采取精准分组教学策略,深度推进黄梅戏教学。
在男生组中,黄老师以“迈步如猫行,转身似风旋”的口令为引导,重点教授了黄梅戏的基础步伐,如丁字步、一字步等。对于特别强调的“弯勾回落”技术要点,学生们反应迅速,动作规范,初露黄梅戏艺术之魅力。另一边,女生组则在细腻的教学氛围中,深入学习兰花指、兰花掌的优雅姿态及吴侬软语的音韵之美。黄老师详细阐述动作精髓,并亲身示范,与学生保持密切互动,细致入微地纠正每一个细节,确保每位女生都能精准捕捉黄梅戏温婉细腻的艺术灵魂。
最令人难忘的是,黄老师身着朴素常服,以深厚功底演绎《打猪草》。动作轻盈有力,转身身段扭转恰到好处,指尖情感细腻,嗓音清亮穿透力强,唱腔拿捏精准,既有黄梅韵味又饱含深情,气息控制自如,高亢低回间尽显角色情感起伏,她的专业与投入赢得了在场的一致好评,细节之处尽显黄梅戏艺术的魅力与风采。
此外,黄老师还关注孩子们的视觉健康。带领大家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定睛对眼测试”,通过科学方法指导孩子们正确休息眼睛,学会黄梅戏中独有的定睛技巧,有效缓解长时间用眼带来的疲劳,为孩子们的视力健康保驾护航。
在《天仙配》经典桥段的教学中,黄老师采用慢动作分解法,细致入微地剖析手指轻摆与脚步流转的每一个细节,确保每位学员都能精准领悟并掌握黄梅戏的精髓。学生紧跟黄老师步伐,细致模仿,力求每个动作精准到位。分角色教学的展开,进一步促进了学员对情感的深入理解。随着学习深入,孩子们的动作渐入佳境,黄老师更是不遗余力的进行个性化教学,从姿态的微调、表情的细腻刻画,到情感的深度挖掘,力求让每一个细节都能完美呈现。
课程高潮,“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旋律响起,志愿者与孩子们携手登台,共同演绎《天仙配》的精彩片段。他们的表演情真意切,动作与音乐完美融合,赢得了现场观众阵阵掌声。这场由师生共同呈现的演出,不仅为本次黄梅戏教学课程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更彰显了传统文化在年轻一代中的传承与发扬,展现了其勃勃生机与无限可能。
展望未来,安徽医科大学“医童成长,救在行动”暑期社会实践团将继续秉持初心,积极探索更多形式多样的文化传承活动,与更多的文化传承者携手合作,共同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见证更多像黄梅戏这样的传统艺术在乡村大地上绽放光彩,让文化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通讯员:陆颖、林皖、窦红阳
摄影:孙程安琪